《清明上河图密码》在京举办研讨会 古为今用助力中华文化传承
娱乐中国讯 近日,由中央电视台、优酷、苏州剧有想法出品,工夫影业、工夫小戏影业、咪咕联合出品,工夫影业、工夫小戏影业制作,谢颖、陶昆任总监制,张龙、肖兵任监制,汪启楠任总编剧及监制,张元欢、张晓洲任总制片人,罗楠、尹铮、吴梦琦、周渊枚任制片人,杨帆任导演及编剧、熊琛任联合导演,张颂文、白百何领衔主演,周一围、侯岩松特别主演,张耀、夏梦、林家川、是安、郝富申、郝汉联袂主演,李乃文、海一天、张馨予特邀主演的名画探案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已圆满收官。1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研讨会在京举办。
该剧以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引,向观众展现了宋朝繁华热闹的熙攘市井、质朴平实的民生民情,其中蕴含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更借小人物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的不卑不亢,映射出如今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彰显了中华民族古今相通的乐观底色与奋斗精神。
“以画探案”映照社会民生
古为今用助力中华文化传承
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台办、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昆山市政府、周庄镇政府有关领导,业界专家、媒体代表,以及该剧的播出平台、制作出品方和主创代表等共同出席,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会上,发言领导与专家们肯定了该剧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并从多维度展开探讨、总结了该剧的创作经验,为古装题材内容挖掘、中华文化弘扬传承等提供了建议与指导。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谭松枝表示,《清明上河图密码》作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电视剧展播剧目和江苏省广电局精品扶持项目,是对历史题材电视剧创新表达的一次重要实践。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立意上的守正,这部剧传递出中华文化“以民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密码;第二是创作上的求精,这部剧不仅忠诚于传统的审美表达和精心布局的多层次叙事,还展现了整个制作的匠心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第三是多方面的协作,在创作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宣部、广电总局和央视等多方的加持,江苏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构建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与制片方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负责人安宁认为该剧的成功关键有三点,首先是大历史观下的平民叙事,剧集顺应了古今贯通的创作思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其次是文化自信中的宋朝之美,这部剧巧借“以画探案”这一新颖视角,成为文化传承与影视革新的重要载体,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最后是影视创作迭代中的守旧与革新,主创团队让传统拍摄手法与现代拍摄技术的融合为未来的影视创作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提供了实操的经验。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发言提到,“关于这个作品的严肃性,我们做了非常细化的换算。想要做到真正地去讲述市井,就要保证绝对的真实,市井不能悬浮,不仅仅是现代剧,古装剧也是如此,观众是否有代入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真实。整个《清明上河图密码》给了我们很多如何把一部剧集做真实的经验。”
优秀文化赋能行业创新
以人民价值观领航影视创作
各位专家、媒体等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演员的表演等诸多方面,给予了该剧专业的解读和高度的评价,并展开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
其中,特邀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认为,《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主创团队是一个有文化担当和历史责任感的团队,他们在《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作品中涉及到的北宋建筑、学术资料的研究上都下足了功夫。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专业和敬业的精神,才使这个剧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信未来随着电视剧的播放,不管是对《清明上河图》本体的研究,或者是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都能起到推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弘扬和传承。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评价该剧,“让我们看到了它作为古装剧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常规表达手法和表现内容,努力向历史文化挺进、重回历史的用意。故事有确切的时间地点,重新解读《清明上河图》,让这幅千古名画再次散发光辉是创作这个故事时的灵感来源和线索导入。这些创作意象让古装剧一步步脱虚向实,不再把古装作为故事的包装,而是看作历史和文化。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这部剧既有了古装剧的艺术想象力,同时也拥有历史剧的特质,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历史时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讲到,“这是一部特别有独特文化特色和韵味的电视剧,它有自己创作上的创新特点。第一,借用现代的制作技术,激活一幅举世闻名的名画的意义已经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第二,这部剧传达了非常浓厚的人民价值观。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并非是要发展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要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谓优秀的,就是能体现人民性的。第三,塑造了一组传奇式的、古代中国里很少被正史书写的脊梁式人物。好戏一定是人物带起来的,人物起来了戏才会好。”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洪涛认为,“这部剧是有情怀、有匠心、有水准的一部作品。从舞美、场景、服装、妆造、礼仪、民俗、美食,甚至茶点都尽显宋风宋韵,努力还原宋朝古典美学的风范。该剧用很多夜景表现了宋朝的富丽繁华的景象,对各个阶层和千行百业的生活全貌做了全景式的展现,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展现,是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的。《清明上河图》其实是呼应了我们今天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这种现实价值。”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表示《清明上河图密码》做到了三个破。一是破市场困局,该剧在短剧背景下从各方面各维度尝试融合创新,有超常体量、超大规模、超复杂协作、超一线技术应用,给我们整个国产剧集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这是时不我待,舍我其谁;二是破探案模式,这部剧是家庭探案剧,探案手法和人本价值结合得非常好,同时还具有大制作、中叙事、小趣味、重情感、强情绪、满情趣、快节奏、暗线索、稳表演的特点;三是破题材限制,该剧围绕国宝叙事,进行戏剧化演绎,在剧中呈现诸多宋朝的审美和图景,让观众了解到我们历史中的盛世是什么样的。此外,还有一点想强调下,不能让“恶意舆情”反噬我们的剧集创作,这个一定是一个底线。为了剧集的长久发展,还是要保护剧集创作主创和平台。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表示,“《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播出让古装探案的赛道再次受到大家关注,特别是悬疑剧疯狂卷逻辑、卷故事、卷悬疑感的当下,该剧用较强的逻辑性、和现实题材具有反差感的精美服化道等独具中华美学范式的内容、以及富有理性的推理、历史奇幻想象的风格等,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独特丰富想象的审美空间。组成了悬疑剧独特的现实镜像与历史镜像的独特景观。这部剧做了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个探索,还原了北宋繁华的市井生活和丰富的社会风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提到,“该剧借《清明上河图》进行艺术阐释,尝试将其文化传至当代,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我们不能要求毕其功于一役,要一部一部来,这一部主要是借用了这一家人形成的悬案,让今日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引人入胜,那这样就达到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总编剧汪启楠在剧中呈现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内涵,立意高远;杨帆和熊琛两位导演对宋朝市井的还原,以及在紧张的破案环节里营造喜剧氛围的本事非常难得。主创团队将电视艺术与文史思维有机融合,保证了剧集在历史、精神、文化和艺术层面的价值取向,为古装剧创作提供新思路,这是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在总结中提到三点体会。第一点体会,《清明上河图密码》是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作为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的一个典型,我们应当充分给予肯定。第二点体会,应当说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 这点江苏在行动,在制造环境这块为创作团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第三点体会,这部剧在摄录美、服化道上非常考究。
同时,主创团队也针对剧集创作过程展开了讨论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悟。《清明上河图密码》监制、总编剧汪启楠讲到,“主创团队在内容上积极探索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在制作上不断挖掘艺术呈现的诸多可能性,试图把历史书上的北宋真实地呈现到观众眼前。剧集从社会发展,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努力还原了北宋生活中诸多缩影,让观众看到古今相通的联结,让千年的时空间隔在剧中产生交集。影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不仅需要现代文化的引领,更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内核支撑。未来我们当肩负起文艺工作者的社会使命,助力中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该剧导演、编剧杨帆表示,“本剧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以悬疑探案为形,在故事中自然带出宋人的市井烟火、喜怒哀乐和宋朝丰盛的市民社会。在视听语言上最重要的是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能够完整地呈现北宋的面貌、展现宋人的市井生活之美,是我们这部剧肩负的一个使命,也是我们必然达成的目标。用三个关键词总结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准确、有细节、抓住魂。希望这部剧能成为一个小小的火苗,点燃更多观众、更多业内同行去关注历史洪流中的一个个小人物,复兴传统文化之美。”
剧中“赵瓣儿”的饰演者夏梦提到,“在这部剧的角色塑造上,编剧老师非常用心,不同单元出场的每一个小人物使《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剧变得更加完整。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家文化’始终贯穿全剧。即使瓣儿知道她的身世之谜后,也始终坚守着赵家人‘守小家、护大家’的责任担当,因为有爱的地方就有家。非常幸运能饰演赵瓣儿这个角色,也很感谢大家对她的喜欢。”
“宋齐愈”的饰演者郝富申表示,“宋齐愈虽然出身卑微,受尽了世道的不公、生活的苦难,却始终想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一己之力虽然绵薄,但亦是改变世道的一股力量。反观当下的时代,也正因为有无数个善良坚韧、努力向上的小我,才构建了如今和平稳定、繁荣幸福的生活。我希望有志者事竟成,每个人都能尽己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形神”还原勾勒北宋风貌
名画叙事破译文化传承密码
名画探案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于央视、优酷、咪咕、江苏、浙江、TVB六大平台播出,自开播便凭借悬疑探案元素、质感美学水准、文化传承内核等备受观众喜爱,台网播出数据节节高升,收获业内外点赞。该剧占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播出期间黄金时段收视日榜榜首;欢网收视峰值达2.7136%,累计12天荣登全部剧集收视率首位;酷云最高收视率达2.7066%,累计11日问鼎全部频道平均收视率第一。此外,剧集在视频平台的热度也十分可观,优酷站内热度值最高达10044,斩获优酷站内六榜第一,咪咕站内热度值最高达11994,斩获咪咕站内五榜第一,并在抖音平台收获了多个爆款视频,主话题播放量突破20亿;全网热搜1430余个,微博热搜560余个,剧集内核及匠心制作的话题持续发酵,引发热议。
《清明上河图密码》以“芸芸众生”入画,透过波云诡谲的悬疑案件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剧集影像中,独特的中式美学搭配宋朝底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颇为丰厚的视觉盛宴。令人或揪心、或唏嘘的案件背后,有人性的百般切面,也有命运的跌宕起伏。这幅世俗社会的“画卷”,勾绘着历史文化光景,也侧写着现实社会脉搏。
制作方面,该剧通过“形神兼备”的匠心表达,勾绘出了宋朝之美。剧中,“清明上河图”的“画眼”虹桥飞架汴河之上,而两岸繁华热闹的“烟火气”,充分把握了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尽展北宋人文风貌。如若细看起来,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里不少有趣的人物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弧光”:招揽客人的小贩,发呆看风景的路人,骑马乘轿的商贾,紧张劳作的船夫等等;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河边的杨柳,彩楼欢门、热闹瓦子……丰富多元的人间万象不仅还原了宋朝生活,更以极强的落地质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那份宋韵之美、市井之美。炽热的铁花飞溅,热闹的傩戏奇诡为这幅生活图景增添了浓烈的色彩;目连戏、赤膊戏等“非遗”的审美价值,以今日的眼光看也依然是只增不减,满是“生活”,而非“工序”;延续至今的“跑腿”、“外卖”、灯箱“广告”、美妆行业等,是宋人新“潮”的生活方式,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印记。
《清明上河图密码》作为献礼建国75周年华诞的影视作品中唯一的古装剧集,以题材为载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体现着文艺创作者积极响应号召、构建美好未来的社会担当,更旨在提高大众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极具正向引导意义。助力千年文化的焕新延续,生生不息,或许就是“密码”的最终注解。